- 下駟
-
(下駟, 下驷)
1.劣等馬。
《史記‧孫子吳起列傳》: “ 孫子 曰: ‘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, 取君上駟與彼中駟, 取君中駟與彼下駟。 ’既馳三輩畢, 而 田忌 一不勝而再勝, 卒得王千金。”《宋書‧顏俊傳》: “議者不過言互市之利在得馬, 今棄此所重, 得彼下駟, 千匹以上, 尚不足言, 況所得之數, 裁不十百邪。”唐 薛用弱 《集异記‧裴珙》: “仲夏自 鄭 西歸, 及端午以覲親焉。 下駟蹇劣, 日勢已晚, 方至石橋。”2.比喻物之粗劣者, 猶言下品或下等。宋 李綱 《荔支後賦》: “ 漢 貢 南海 , 唐 驛 西川 , 皆荔支之下駟, 乃並駕於中原, 當時所見, 得其粗焉。”清 陳廷焯 《白雨齋詞話》卷六: “ 穀人 所長者, 律賦試帖耳……至古今體詩, 則下駟之乘矣。”胡適 《寄陳獨秀書》: “此種詩在排律中, 但可稱下駟。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